Search

有一類書籍對我來說永遠不嫌多,那就是食物科普類的書,最近捧讀的是聯經出版的《原來,食物這樣煮才好吃!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有一類書籍對我來說永遠不嫌多,那就是食物科普類的書,最近捧讀的是聯經出版的《原來,食物這樣煮才好吃!》,有些內容屬於溫故,部分則是新知,然而總之,我認為食物科普是看待食物的基礎,有扎實的學理,清冰箱想菜色時,才能有規矩方圓。

今天早上,拿到一批台灣的酪梨,實質七月,產季確實開始,但此刻的酪梨多屬於早生型品種,相對於進口酪梨,通常水分較高,因此烹調方式需稍微調整。

此時我翻開《原來,食物這樣煮才好吃!》,自p54看到p60,得到以下結論。既然早生型品種的酪梨水分高油脂低,那就將之打成泥,再加上美乃滋,增加油脂和風味層次,接著抹在麵包上,再用不同的「鹹」,諸如海鹽、海苔和乳酪片,以豐富的層次映襯酪梨的甜鮮,最後加點紅椒粉,點出整體的滋韻。

以上觀點,屬於動嘴者的理論,指的是我。以下菜餚,則是有實踐能力的作品,指的是我太座。前者通常只會碎唸空想,需要後者溫柔體貼且不計較的協助,最後這段請各位用粗體字劃重點,切記切記。

博客來訂書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web/sys_serialtext/?item=0010893856&page=2

食譜如連結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llo-eat-goodlaugh-often-1557714827797787


Tags:

About author
其實也不知道講些什麼,如果讀者有問題,也可直接問,不一定要接著我的碎念主題
這是徐仲的隨手筆記,探討義大利和台灣的食材或飲食觀點,歡迎指出錯誤
View all posts